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是哪一座?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贵阳的黔灵山公园。没错,它曾经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足足有6000多亩。然而,2003年后西宁股票配资平台,这一纪录被另一座公园打破——那就是新建成的鹿冲关森林公园。它占地约1万亩,成为目前贵阳市区内最大的森林公园。
鹿冲关古称“六冲关”,因境内有六座高峰直耸云天而得名,其中最高峰海拔达1431米,是贵阳城区的至高点。古人曾用诗句赞叹它的雄伟:“六冲关高遮半空,疑是碧玉长屏风;樵夫欲上先惊胆,飞鸟思度叫声洪。”
走进鹿冲关森林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森林景观和横亘在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小关峡谷。峡谷上方,小关特大桥如彩虹般跨越,两侧车流如织,场面壮观。然而,今天要讲的并非公园全貌,而是其中一个小而特殊的景点——地母洞。
展开剩余76%地母洞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溶洞,却位于城市中心,这在全国都颇为罕见。但正是这个普通的小山洞,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时间回到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大片国土沦陷,文化古迹和典籍遭受空前浩劫。藏在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也面临被劫掠的危险。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规模丛书,历时13年,汇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3400多种典籍、79000余卷,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倍多。1792年成书后,乾隆下令抄写七部,分别珍藏各地,被称为“北四阁”“南三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本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之手,扬州文汇阁本也因战乱损毁。杭州文澜阁本命运多舛,曾多次散佚,幸有丁氏兄弟和后来的学者自费补抄,才得以部分修复。
1937年后,面对日本的疯狂掠夺,大量文物和高校被迫西迁,史称“文化长征”。在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支持下,文澜本《四库全书》于1937年8月开始转移,几经辗转,于1938年4月30日抵达贵阳,先后存放于贵州省立图书馆、威清门外张家祠堂。虽然贵阳相对安全,但日军空袭频繁,典籍随时可能毁于战火。1939年4月8日,书籍最终被迁入鹿冲关的地母洞暂避。
在贵阳的六年间,《四库全书》不仅得到妥善保护,还为贵州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1948年出版的《贵州通志》多处参考《四库全书》,成为贵州史上最宏大的地方志。
1944年底,日军攻入贵州南部,史称“黔南事变”。局势危急时,贵阳甚至一度面临焚城计划,幸亏地方人士力劝才免于浩劫。12月6日,《四库全书》被紧急转运至重庆,抗战胜利后才回到杭州,重归西湖孤山馆。
虽然典籍早已运走,但这段历史在贵阳留下了深刻印记。地母洞所在的石家大坡被更名为“文澜山”,鹿冲关公园内建起文澜院,设有“西迁故事线”艺术石雕、晒书台青铜雕塑群和“战时书库”陈列馆,成为人们缅怀那段文化守护史的重要场所。
鹿冲关森林公园不只是贵阳的“城市绿肺”,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记录着民族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的坚韧与执着。
发布于:天津市和兴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